馬祖津板路慢行
馬祖有兩個米其林推薦的景點,一是北海坑道,一是鐵堡。
到馬祖去看學生的英語夏令營結束後,從北竿白沙港搭船到南竿福澳港口,不到20分鐘。
安頓好在介壽村(原來的地名是山隴)的旅店後,已經是午後四點多。距離太陽下山還有兩個鐘頭,
匆匆決定去造訪北海坑道和鐵堡。
搭計程車先去北海坑道,到達時離關門只剩十分鐘。坑道入口隱密,進得洞來,巨大井字型的航道,
在眼前開擴展開,令人震撼的工程,竟是戰地弟兄以雙手敲打出來傑作。
戰事已遠,現在的地下水道變成觀光景點,居然備有幾艘方舟可以在隧道內划行。
依然溼漉的隧道頂,打著燈光,每隔幾分鐘,變換一種顏色,燈光在水面的映照,
帶著幾分詭異,分不清海水的深度。
往坑道內部步行,可循著山壁環繞井字水道一圈,我走了不到三分鐘,就覺得深邃的坑道壓力大,
有點喘不過氣來,是那坑道連著大海,濤聲不盡? 或是戰地殺戮聲響,雷鳴盈耳?
告示牌說,沒來北海坑道,就不算來過馬祖。
離開坑道往鐵堡方向前進,經過仁愛村 (原名鐵板,統治者把原本獨一無二的在地名稱,
改成千篇一律的仁愛村,除了缺少文化素養和無知狂妄之外沒有別的理由),再過兩棲部隊連,
就有一條沿著海岸修築的美麗步道。這條步道連接津沙村和仁愛村,所以叫做津仁步道。
步道夾在山海之間,一邊綠色樹林,一邊是湛藍的海水。
黃昏時刻,海風徐徐,人少幽靜,是頂級的散步道。大約十五分鐘,左前方的海濱就出現一座石頭小島,
以人造步道連接,形成一個既連接又分離的小島。上到島上,四面環海,在此觀賞落日,美景天成。
該島內部以隧道貫通,可謂銅牆鐵壁的防禦工事。這裡也是觀賞藍眼淚海藻生物的最佳地點。
同樣的步道,再過十五分鐘就到了津沙聚落。這兒曾是島上第二大的村子。沿堤岸而建的一排古厝,
風華不再,早已破落。走在聚落蜿蜒的窄巷,時光倒流,唯有拍岸的浪,濤聲依舊。
金沙聚落,百年古厝,不堪風雨歲月的侵襲,石牆斑駁人孤單,渾身傷痕的漁船,
如今擱淺在岸。
港邊的大宅院,只留下斷垣殘壁,被遺棄在時光的浪濤裡。遺老不死,只是逐漸凋零。
乾一杯,俱往矣!
時代荒謬,人生諷喻。兩岸對抗,分分合合。曾經的你死我活,又輪迴到你我有情的歷史循環。
福州馬尾湄州,連江南竿北竿,一路連到海峽兩岸,牽動多少人的青春,改變了多少人夢想。
如今戰地鐘聲熄了,馬祖反而落寞了。
日落後,回到由四個姊妹經營的旅店,四人都曾在台灣念大學。二姊敘述在兩岸分合的夾縫裡馬祖人的命運。
一日早晨,她出海捕魚的叔公,因軍方無預警實施軍事隔離,就這樣不能跨越的海上疆界回家,突然就成了異鄉人。
生離死別,在歷史的長流裡,無足輕重,唯有喟嘆!(2014.8.25莊坤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