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逢甲陸生演講詞
新學期開始,陸生人數大幅成長。應邀參加陸生家長聯誼會成立餐會。
就像所有的父母,這些家長對自己的子女選擇逢甲來就讀,充滿了期待與焦慮。
他們歡喜台灣良好的學習環境,但也擔心一胎化的子弟,能否適應台灣多元變遷的生活。
餐會間,家長學生與學校師長互動,開啟了良性對話。
主席激動說,跨過海峽,原是不敢想像的夢境,竟已成真。
把子弟交給學校,對逢甲有完全的信任,盼望來日子弟學業有成,能為眾人服務。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中文系的新生顧同學代表全體學生致詞。
她引用愛爾蘭作家喬伊斯的名作《一位年輕藝術家的畫像》來譬喻自己的心情。
就像書中年輕的主人翁以無比的勇氣衝破愛爾蘭國家、語言、宗教的三重牢網,
矢志去追求藝術的自由與理想,陸生離開熟悉的故鄉與生活,也為實踐自己的夢想與成長付諸行動。
(When the soul of a man is born in this country there are nets flung at it to hold it back from flight.
You talk to me of nationality, language, religion. I shall try to fly by those nets.) 這一代的陸生,
在歷史的浪頭上,也以這樣的豪氣壯志,跨海來台唸書。女同學落落大方,侃侃而談自己的選擇,
與對未來生命的期待,充滿熱情,句句話都動人。
她說來逢甲唸書是「牧神的午後」(L'Après-midi d'un faune),是最棒的夢想成真。
我在台下靜靜聆聽,看她青澀的臉龐,流露出馬拉美的浪漫和喬伊斯的堅決。
啊!青春無敵!
勇敢追夢,熱血激情,
正是生命最深刻的悸動!
(2014.9.18莊坤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