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活學活用語言: 挪用的藝術

star.png

語言的學習可分為三個階段:

  1. 模擬 (imitation): 透過記憶和理解來記誦原文原句,尋找一個可供依循的「典範」(model) ,以作為語言表達的基礎。
  2. 轉化 (transformation): 分析句子裡的「思想」及揣摩它的「表達」方式,並從中得出該句子的語言特性。
  3. 創新 (creativity): 結合個人的思想感情和外在情境的變化,將原來的句子加以改造,以完成一個具有個性創新性藝術性的表達。

     

    也就是說,我們熟記與理解典範句子後,還需要經過調適(adapt) 的過程,才能夠靈活運用(adept) 該句子。語言表達時,文本 (text) 與脈絡 (context) 不可分,好的語言表達就必須考慮脈絡化的問題。一旦語言脫離了情境,就會詞不達意。換言之,將文本情境與感情三合一,才能創造最佳的語言表現。

    我舉一個最容易實踐的模式來和大家分享,那就是挪用 (appropriation)。挪用是差異的重複(Repeat with a difference),新句子源自舊句子,但表達新的創意。例如:

     

  1.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 這句話出自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王子面臨生存或死亡的兩難問題時,說了這句經典的句子。挪用這個句子時,依情境而有不同的樣態。例如,你在減肥,經過麵包店時,猶豫要不要買塊蛋糕吃。這時最好的英文表達就是 “To buy or not to buy, that is the question.” “To eat or not to eat, that is the question.” 結合原文情境和個人心理,稍加變化,就是當下最好的表達。
  2. “Knowledge is power.”: 知識就是力量。如果一位高官濫用權力,官大學問大,那最好的英文翻譯就是 “Power is knowledge.”。同樣地,大家對事實勝於雄辯( “Fact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都視為理所當然,但是電視名嘴滔滔不絕,倒黑為白,眾人被催眠反倒相信謊言,那就是語言建構事實而變成雄辯勝於事實(“Words speak louder than facts.”)

     

  3. “I love you.”: 這是戀人間最常用的一句親密話,但因為常說而麻木,不易動真感情。如果改一個字成 “I love us.”,以創意的方式來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妳我本一體,說不定因新鮮而有新感動。

     

有次,在課堂向學生講述「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 “No pain, no gain”.)。有位聰明俏皮的學生回我說:不想收獲就不會痛苦(“ No gain, no pain.” ),此風雖不可取,但我也讚美她懂得活學活用英文。

(莊坤良,原文發表於English Career, 60. 2017.6.1出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莊坤良筆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