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慶州行腳 (1)—佛國寺
慶州是韓國的古都。新羅王朝就在這兒生根,耕耘了幾百年,留下了豐厚的歷史文化。慶州一代就有兩處世界文化遺產。
在會議空檔,抽空去了其中之一的佛國寺。
韓國的二月天,雖然陽光普照,但冷颼颼,氣溫零下十度。全副武裝,帽子手套圍巾大衣包裹,還是覺得手腳冰冷,臉上都快紅通通一片,快凍傷了。
一千四百多年的古蹟,廟宇還維持得很好。唐朝文化東傳,深入韓國民間,漢字使用與佛教文化,特別顯著。
佛國寺的歷史坎坷,經歷多次劫難與重建,現今規模只有當年鼎盛時期的十分之一。儘管如此,業已經十分可觀。難怪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入門的佛國寺幾個大字寫得是正統中文,儘管韓國後來發明了自己的文字,但歷史不容抹煞,佛國寺就是佛國寺,一個個漢字,連著歷史,改不得。
幾步路後,就是天王門。裡頭有高大的木刻彩繪四大天王。
高大威武,只是個個西方面孔,與漢人的溫文,有很大的差別。
再過一座結了冰的小湖,就近入寺廟廣場,
抬頭就看見松林後的紫霞門。從正門向上看,有青雲橋白雲橋,直上天聽。
兩樓的石頭基座上,聳立著高大的屋宇,站在上頭,彷彿可以看見紫氣東來。
大雄殿是主殿,裡頭有神像供膜拜。脫鞋才能進入。
大雄殿裡的地板,都是大塊原木,依其原來形狀,拼和而成因此成不規則的圖案變化,比起工整幾何對比的排列,更自然。柱子也都是原木,沒有繁複的修飾,只有樸拙的美感。大雄殿前廣場上左右有兩座石塔,倒是搶眼。
兩座形狀不一,這跟中國人的對稱觀念不同。它們是韓國國寶,千年來守護著這座千年古廟。
泛影樓也很特別,名字取得好。人生本來就是夢幻泡影。
極樂殿前有一隻小金豬,摸摸可得福報。
羅漢殿的字寫得極好。
羅漢殿前疊羅漢,店旁的空地和矮牆上,有人用石頭堆疊,一堆堆,也很可觀。
只是不知有無特別意思。
從前交通不便時,這兒應是深山古廟。但廟的規模宏大,長廊深遠,有點像小型的景福宮。
迴廊轉腳處的這個木雕,龍首魚身,看來也是吉祥的象徵。旁邊並排懸掛的玉佩,也大得嚇人。
在廟裡轉了一圈,納悶為何不見生人禮佛?不見僧人,不聞鐘聲,難道為保護古廟,把僧人都遷走了嗎?這是一般古蹟的兩難。但我還是比較喜歡看到「活」的古蹟。有人在其中生活並,進行各種日常的活動,感覺比較真實。否則參觀古蹟,好像看死人,總覺得有種時空錯亂的虛幻感。
古蹟之內,時間停在遙遠的過去。
你看,時間就像這冰凍的流水,歷史暫時停止呼吸。
寺廟前的廣場,一排大松樹,甚是可觀。
彎曲的樹幹,配上 路上的積雪,就是一幅天然的美景。
黑色樹幹上的白雪,也很有fu。
廣場上還有兩座小亭子,一座賣紀念品,
一座是這個模樣,
黑瓦白雪,地上還有一排瓦片,這是可以留言祈福的瓦片,買一片回家,修房子時,這個加持過的瓦片,還可以用。(莊坤良 Kunliang C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