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莫斯科地鐵站內的老婦人)



莫斯科的地鐵印象


 


1935年,莫斯科的地鐵開始啟用。七十年來,


擴充為九線,外加一條環線,四通八達,密佈


莫斯科的地下。每天搭載近千萬人口,進出莫斯科


城裡城外。號稱是世界上第二忙碌的地鐵。


 


莫斯科的地鐵,出口常是圓形建築。


 



 


上下班時間,地鐵出入口,擠滿了人。


車站裡也是人潮洶湧。



 


地鐵手扶梯,深入地下百公尺。據說遇到


核彈攻擊時,可以安全躲避。電梯的速度奇快,


不小心就會跌倒。因為人實在太多了,所以


速度飛快,以盡快疏散人潮。


 



 


莫斯科地鐵有個特色。那就是每個車站都是


精心設計,展現不同的建築風格。


 



 


地鐵站裡的設計,有的古典優雅,有的浮華豔麗,


有的比較清素。


 



 



 



 



 


站都精雕細琢,皆具藝術之美,宛如博物館。


尤其是,每站裡都會展示許多社會寫實主義的


藝術作品。


 


例如,這幅精美細緻的列寧畫象,以許多各種


不同色澤形狀的大理石細片拼貼而成,栩栩如生,


就在地鐵車站的牆面上。


 



 


史達林的大理石拼貼圖像,個性鮮明,也當然入列。


 



 


除了政治家,俄羅斯也以科學家來給車站命命,


以表彰他們對世界的貢獻。例如,名基列夫車站


就是紀念他發明化學元素週期表。


 



 


車站的照明燈,就用化學原子當造型。


 



 


俄羅斯工農兵的歷史傳統,當然少不了


這一類歌頌革命的作品。


 



 


車站每日千萬人進出,等車的旅客,也有各種


不同的面貌。你瞧!這個典型的俄羅斯婦人,


眉頭深鎖,嘴角下垂,一臉惆悵,無視於背後的


青年男女和飛馳的車廂,某種程度的失神,在動靜的對比裡,


有著幾分強烈的疏離。


這一身臃腫的打扮,配著膝上的兩只手提包


(是她全部的家當?),彷彿背負著一則生命


難於承受的愁苦。她在等車?等人?


或只想在人群中維持一種與人同在的感覺而已?


 



 


莫斯科車站有個最不能忍受的缺點,那就是,


車聲大,震耳欲聾。車子進站或開出時,面對面


還聽不見對方的講話。大家只能呼喊,或乾脆不語。


另一個缺點是,全部說明只有俄文。這對外國旅客


是個威脅,大家只有睜大眼睛,弄清楚方向,


才能在適當的車站進出。


 


回台北後,還是覺得台北的捷運,明亮、快捷、


乾淨,充滿現代感。只是藝術作品較少,


少了那麼幾分品味。


2008/10/2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莊坤良筆記 的頭像
    莊坤良筆記

    莊坤良筆記

    莊坤良筆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