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0044.JPG

 

學生沒來上課,請假的理由五花八門。最常聽見的理由是: 「老師, XXX,今天「不舒服」(He is not feeling comfortable),要請假。」這是一個典型的中式表達,間接、委婉、含混,真相不明,甚是於真假莫辨。何謂「不舒服」? 感冒? 還是對老師感冒? 吃壞肚子或心情不佳? 打工調時間或社團有活動? 熬夜早上起不來或買了廉航機票去日本玩? 總之一句話「不舒服」,涵蓋了所有的可能性。

這個回答引起我思索中西思維方式的差異和台灣學生英文表達的問題。簡單來說,東西文化與英文表達的差異可從下面三個角度來觀察:

  1. 中文是文學性的語言,講求文體優美,意境高遠。英文是比較科學性的語言,講求精準,具體,明確。例如,英文文法對單複數,男女性別,現在、過去、未等時間,都有一定嚴謹明確的要求。對比之下,中文則相對籠統。因此我們說不舒服不能來上課,西方會具體的說是拉肚子不舒服。如果你說我的腳痛 (My leg hurts),西方人會具體說問你是knee, ankle, toe, foot, calf 哪裡痛。同樣如果說「我的手痛」(My hand hurts),他要問的是fingers, elbow, wrist 或是palm痛。換言之,英文表達比較強調明確、具體的表述。
  2. 中國人重群性,西方重個人發展。中國人以和為貴,群體意識強,因要維持和諧,怕傷了和氣,說話方式相對間接含蓄,語意也就相對模糊。中文的表達經常「意在言外」,這對缺少文化背景的外國人,就不容易了解。古代禪宗還主張不立文字,但求了然於心。這種文化基因影響了我們的表達能力。東方傳統的教學,不鼓勵發問,學生多是被動聽講。西方教育則強調個別差異,鼓勵個人創意思維的開發。美國小孩子從幼稚園開始,上學的第一個活動就是 Show and Tell。小朋友每天帶個小東西去學校,輪流向大家介紹自己帶來的東西,也是表達練習。但我們的教室裡,老師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不要講話」。練習講話並沒有受到鼓勵,遑論表達訓練。
  3. 中西的表達模式不同。中式表達較迂迴,常把重點放在最後,有點圖窮匕見,給人高深莫測的感覺。我們傳統作文的模式就是「起承轉合」,我們像寫小說一樣,先鋪陳一番,再經多重轉折,最後才有結論出來,有時也沒結論。這種兜圈(circle around)轉彎抹 (beat around the bush)的策略被視為作文的典範,早已深入我們的教學體制。反觀西方的表達強調「切中要點 」(to the point),常開門見山先把自己的立場主張說清楚,因此寫作以主題句 (topic sentence)開始,目的是講清楚,說明白。這種絕然不同的表達方式,彰顯了中西方的文化差異。因此有一種很弔詭的現象,有些人對英文聽說讀寫技巧掌握得很好,但英文仍然不夠道地,原因就是他們用中文的邏輯來說寫英文。他們把英文說得像中文一樣籠統,反而違背了英文清晰表達的原則。此外,網路世代,語言溝通越來越講求快速明白。大家恐沒耐性聽你用「起承轉合」說一件事。也許開門見山,可以更直接清楚地溝通。

     

    回到我們的教學現場,英文不是我們的母語,我們的思考行為多根基於中華文化。但英文作文要怎麼寫怎麼教,才能把東西方文化差異的意識納入教學實踐中? 這對英文教師都是挑戰。

     

    我設計一個1+3+1作文練習的範例來與大家分享。我把作文的架構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破題是運用主題句的方式來表明立場。如果作文題目是你對安樂死(Euthanasia)的態度,文章開宗明義就先表達自己贊成安樂死的觀點,而不採「起承轉合」的方式來論述安樂死的來龍去脈或它所引起的法律與道德的爭議。第二部分,舉出三個理由來支持自己的論點。西方文化裡有三位一體的想法(trinity),把事情歸納到三點時最容易記住。所以採西方思維,舉出贊成安樂死的三個理由,例如,第一理由,可以結束無法忍受的痛苦 ( to stop the unbearable pain)。 第二個理由,每個人都有權決定有尊嚴地死去 (the right to die with dignity)。第三個理由,有合法的醫療人員協助結束生命是一種慈悲 ( mercy-killing) 。當然每個理由必須加以詮釋。最後,如果篇幅允許,那就每個論點再補上個一個故事或生活實際的例子,即可進一步有效強化自己的論點。第三部分是結論,也就是回到原初的論點,總結論述,再次強調自己的論點。經過這樣三段結構的論述,我們大抵可以簡潔、清晰、明白地寫一則短文來就事論事。

          當然寫作也不是那麼簡單有個標準程序 (SOP) 即可。這篇短文從東西方思維的差異來看待寫作,提供一個簡易貼近西式表達的模式供大家參考。但「全球英文」(global English) 的時代,英文作為一種「通用語」(lingua franca) ,本土文化的介入英文學習,也是非常自然的現象。中文豐富的文化資源,一定有助於我們使用英文來表情達意。但我要強調是英文非我們的母語,我們的英文表達必然帶有我們自己的思維方式與文化色彩。但在教學上,我們必須刻意練習以西方的方式來表達自我,才能提高我們的溝通能力。

        最後,不同屬性的作文,應該有不同的寫作策略。尤其是創意的寫作,更是無法援用SOP的制式規格。另文學性文章重視修辭策略,也需另外討論。總之,這篇文章以西方思維來看作文,提供英文學習者一個練習的參考,但並非所有的寫作都應該如此。 (發表於 English Career 65, 2018 9月)

    40657883_525614314566085_5868825939558793216_n.jpg

  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莊坤良筆記 的頭像
    莊坤良筆記

    莊坤良筆記

    莊坤良筆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