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夏日學校新貌 (part I)
(International Summer School)
前言:
這是個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的時代。隨著科技、媒體、金融、知識及人力資源的快速流動,促成全球化的蓬勃發展。全球化影響了在地的生活與思維,但也同時看到更多全球與在地的互動。今日,沒有人能夠自外於全球化。當前學術研究與教育發展,更是如此。
這也是一個競和(Co-petition)的時代。全球化加速各國高校之間的人才招募與學術發展競爭,但弔詭的是,這也是個跨國合作蔚為高校主流價值的時代。沒有合作,就不能競爭。當前國際高校之間的合作,形式推陳出新,內容也多元,每個學校都在尋求跨國合作,以謀求發展。
台灣政府也把國際化當作高校發展的目標。國際化的內容有很多,可能涉及師生人員的流動,新課程的開發,授課語言的爭辯,雙聯學制的變革,跨文化溝通與生活的調適等議題。
這個報告從全球在地化和競和的觀點出發,檢視國際化的新趨勢。並將重點放在課程與學制的新思維,也就是國際夏日學校(International Summer School)的推動上。
一、研究主題及其重要性
近年來,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面貌,變化快速。國際化教育內容從修讀學位、到跨國研究計畫的合作、到一年半年的學生交流計畫、從正式課程到非正式課程的交流學習、從個人學位的修讀到學生寒暑價的海外服務學習,形式越來越多元。
所謂學習的概念,也從課本知識的修習,逐漸擴大到課外生活的學習。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也同時帶動地球公民意識的覺醒。我們看到的青年學子重拾人文教育的精神,積極走出校園,到國內外偏鄉異地去為更弱勢的地球同胞奉獻、服務和學習。這種學習概念的延伸,也為當前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形式與內容,帶來巨大的改變。
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進程,在上個世紀末,快速發展。在其高峰時,全球大約有三百萬學生離開自己的國家到另一個國家去學習。這其中又以亞洲的中印日韓台,成為全球國際學生的最大供應國。時序進入21世紀,世界經濟遭逢巨大挫敗,從美國雷曼兄弟公司所引爆的經濟危機,一路從美國燒到歐洲,在延燒到全球。這個金融危機,也對國際學生的招生與國際學術合作的進行,產生負面的影響。但是進一步觀察,其實許多國家反而對國際交流,加注更大的資源,推動更多的國際交流活動。例如,美國宣布到2020年,要送10萬名美國學生到中國去研習。日本也推動Global 30的計畫,希望把到日本學習的國際學生增加到30萬。台灣政府也宣布五年內要把國際學生加倍。雖然有政府強力支持,繼續維持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活動,但是經濟危機也把學生的交流,從傳統正規學制裡的交換交流形式,逐漸轉移到比較短期的交流活動。因此,時間較短,兼具學分休息與文化參訪性質的夏日學校(International Summer School)就在這樣的環境底下興起。這個報告將針對此夏日學校的最新發展,提供一手觀察,並為台灣高校的國際化發展,提供建言。
二、短期研習的模式
一般而言,大學國際化裡的所謂短期研究,係以交換學生的模式為主要交流項目。其主要形式大抵有以下幾種模式:
- 交換生計畫:
交換生的交流又以一年或半年的交換生為主。過往以一學年為主,但近年來因為經濟的因素和擴大參與人數的考量,也轉以半年的形式進行。交換生又分為兩校互免學雜費的交換生,和自費交換生。
一般而言,歐美紐澳地區學費較貴,台灣學費相對便宜,許多歐美學校考量學費的實質平衡,不傾向與台灣高校簽訂免學雜費的交換的計畫,因此才有所謂的自費交換生。當然,後者的經濟負擔較重,但也算是提供學生一個國際學習的管道。
2.
選讀生:前述的交換計畫係指姊妹校之間的協議。若不是姊妹校,則無法進行類似的合作。近年來,又有新的交流形式。因為歐美許多學校鼓勵他們的學生大海外研習,非姊妹校的學校也包括在內。只要學生們自己找到合適自己學習的學校,皆可納入。因為姊妹校的合約照顧,這類的國際學生統稱選讀生。他們只能得到學分證明,接受學校並不提供學位。而這類的學生也越來越多,見證歐美學校的彈性。這些學生的收費比本地學生高,以台大為例,國際的選修生必須付三倍的學費,師大為兩倍。
3.
雙聯生:雙聯學位的興起,算是近年國際化比較新的學制模式。參與合作的兩校科系,互相承認對方的學分,讓同學們畢業前可以在兩校修課,畢業時,同時獲得兩校的學位文憑。以研究生而言,同學們在各自學校與友校各修一半的課程,論文由雙方教授共同指導。大學部的雙聯,則各有不同的規範。有些雙聯的模式,涵蓋大學部與碩士階段的學習。例如,3+2模式,或4+1模式。亦即學生在自己的母校讀三年後,轉到友校讀兩年,畢業時可以取得母校的學士學位和友校的碩士學位。同學們一面縮短學習時間與花費,也同時得到不同的國際經驗。這股新的模式,蔚為風潮,成為當前熱門的國際化表徵。
- 暑期海外合作學校修讀學分計畫:這也是一種另類的學習模式。有學校選派學生於假期整團前去國外學校修讀有學分之正是課程。這種課程的推動有賴於教授們在國外學術關係的拓展,雙方教授談妥客製化的課程,針對學生的特別需求開課。一般而言,這些學分必須滿足教育不一學分18小時授課的規定,學分才會被原來的學校承認。例如,台師大教育系每年與UCLA合作,暑期開課,台灣學生前去接受美國教授的授課指導,也算是開拓國際化學習的一種模式。
- 實驗室交流:海外的研習也不僅限於學分科目的修習。對研究生而言,對海外學校的研究室學習,也是一種交流。有些國內大學的理工科系,有類似的計畫,遣送研究生到國外姊妹校的實驗室學習。
除了上述與課業學習相關性較直接的活動外,還有一些活動,比較像課外活動。例如
1.
語言文化學習:國內許多學校都辦理寒暑假的語言文化研習團。招募學生到姊妹校參加語言與文化的研習團。歐美學校有許多類似的語言團,但大都屬於進修性質,非屬一般正式課程。
- 成長營隊:
這是近年來海峽兩岸興起的交流活動。許多大陸高校舉辦冬令營或夏令營,招待台灣高校學生參訪大陸。其中以吉林大學以冬令營出名,另有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北京之春」活動,利用春假期間舉辦與外國語言研習相關的活動。舉辦夏令營的學校非常多。一般而言,大陸提供落地招待,同學們只需負擔來回機票。 - 國際領袖營:除了文化參訪式的活動外,有些學校也舉辦青年領袖營隊,創造一個平台,給各高校優秀同學一個交流機會。例如,韓國漢陽大學與高麗大學主辦的夏日青年領袖營,邀請各友校傑出的學生參加。
- 藝能交流:除了課業學習外,許多學校也利用假期,進行國際友校之間的體育競賽、音樂聯合演出,或兩校間的美術的聯展演。
例如,台師大的音樂美術體育系所,每年都有許多的海外交流活動。 - 國際志工活動:學生們利用假期參與外交部主辦的青年大使計畫,到海外友好國家去宣揚台灣文化,去進行教育性質的服務。也有扶輪社或慈濟等民間社團主辦的志工團體,赴海外地區進行社團服務工作。他們或作環保志工,或教中文,或當資訊志工,把教室裡學到的知識,應用到他們的服務工作上。這些志工的服務工作,發揮了台灣文化軟實力的一面。
國際交流的模式,越來越多元。國際上幾個重要的高教學會,如美洲教育者年會 (NAFSA)、歐洲教育者年會(EAIE)、亞太教育者年會(APAIE),每年都針對全球高教的最新發展,邀請學者專家和實際參與國際交流工作的同仁,聚會討論,交換資訊。
為瞭解高教的最新發展,本人也利用時間參加去年的歐洲教育者年會,參與會議,與全球各地學者專家交流。(詳見附件1)同時為瞭解夏日學校推動的情形,也參觀亞洲地區夏日學校推行較佳的韓國漢陽大學與成均館大學,和負責的同行交流,學習他人的經驗。(詳見附件2)
三、各國經驗觀察
為瞭解世界各國推動短期研究的方式,現將挑選夏日學校發展最早的美國,和亞洲地區和我們有相同環境經驗的韓國、大陸作比較研究,希望從中學習可供台灣參考模式。現分別簡介各國各校發展情形如下:
1) 韓國
近年韓國政府大力推動各校的國際夏日學校,吸引國際學生來韓國進行短期的文化語言和專業的學習。韓國高校也積極配合,推出各種不同特色的國際夏日學校。
甲、漢陽大學:以2011年為例,漢陽大學總共開設40門以全英語上課的國際夏日學校課程,廣邀世界各國學生利用暑假期間到韓國進行短期研究,順便實地體驗正宗的韓國文化生活經驗。這些課程包括人文、經濟、國際關係、媒體與溝通、美術與設計、科學、體育、韓國語言等,內容多元豐富。漢陽大學國際處有專人負責籌辦開設國際夏日學校事宜,這些課程早在半年前就敲定,並印製相關資料手冊,發送全球400多所的姊妹校。手冊內容涵蓋課程時間表、開設課程、學費、成績專換機制、提供的獎學金、相關的課外活動、過去參加過此活動同學的心得分享、有關韓國首爾生活的基本認識與資訊,最後還加上常見問題的問與答。手冊內容詳盡,具有很好的宣傳與實用價值。漢陽從2007年期有計畫推動國際夏日學校,一方面做為鼓勵漢陽學生在校內部出國就可以接觸國際學習的機會,一方面作為與歐美國家在學生交流不平衡的情況下,一個可供彈性運用的籌碼。經過幾年的投資與推動,現以能達到收支平衡,甚至於已有盈餘。夏日學校的師資來源,有漢陽廣邀姊妹校的著名教授來韓國,以全英語上課。參與的學生大致達到韓國學生與國際學生各半的理想。這個活動所以成功有幾個因素:首先是校方大力支持,且願意常期投資。經過五年經營,現以站穩腳步,建立聲名,成了許多國際學生到海外研習的重要據點。當然,該活動成功包括有專人負責,和及早規劃,加強宣傳等因素。
乙、成均館大學:該校每年選取一個主題來進行。2011年的主題是:Sustainable Human Development:
Responsibility, Innovation and Continuity. 參與的學生每人可以選兩個科目來研習。這些科目分五類:Politics and Human Rights, Global Governance, Innovation and
Business Leadership, Sustainability, Technology and Environment, an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該校一樣邀請名師主鎮,也提供學分宿舍及文化課程。
丙、高麗大學:這首韓國著名的高校專門為剛考上大學的高中生開設International Summer Campus 。除了給剛上大學的學生一個大學先修的機會,也歡迎國際學生來體驗韓國高校的學習生活。課程內容也很多元,涵蓋人文、經濟、心理學、社會學、法律、國際關係、美術設計、科學、韓國研究、與韓國語言等課程。校方也提供學分轉換機制、各種獎學金來鼓勵大家參與。
丁、亞洲大學:2011年韓國亞洲大學也開設有國際夏日學校。課程以商業科目國際關係和韓國語言為主。也同時安排有豐富的韓國文化體驗活動。亞洲大學還運行了為期6周的優秀的國際夏季學校的計劃。韓國學和東洋學,國際經營等科目用英語授課,學生們不僅能夠得到學分認證,還有實地考察旅行,韓國語學習等多樣的活動。通過這些方面而完成暑期放假期間關於韓國和韓國的文化的體驗。參加國際夏季學校的交換學生在正式進入課程之前,免費提供了3天的實地考察旅行,訪問韓國的歷史場所,使和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一起體驗韓國的傳統文化。在活動計劃結束之前,舉行Farewell宴會,度過愉快的時間。 亞洲大學夏季學校提供給交換學生們體驗韓國的機會,同時,還能享受親身體會到豐富的韓國文化和社會的好機會。
戊、韓國外國語大學:該校開設International
Summer Session作為第三學期。該校以名校教授、實際體驗韓國文化、國際學生學習伙伴系統、與小班教學為特點。以2011年為例,開設有Korean Studies, East Asian Studie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nd Languages等四大類課程。該校除了提供文化參訪將學金外還提供國際學生的機送機服務。也提參與學生校園住宿及校園設備的使用。為擴大參與層面,該校也同時提供各姊妹校的交換生免學費的優待。
己、釜山國立大學:遠離首爾,位於韓國南方的該校也有國際夏日學校,2011年暑假開設有International Studies, Asian
Studies,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nd Beginner’s Korean等課程。同時兼負推廣韓國文化的使命。
庚、全南大學:位於韓國南方光洲的全南大學的夏日課程包括English Linguistics, English Literature, History of Russia,
Political Geography, psychology, Mass Media, Market and Economic Regulatio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Botany, Molecular Insect Pathology,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nd Design等課程。校方也提供校內住宿學習伙伴等服務,其相關的文化活動也很多元,如韓國烹飪、跆拳道、韓國廟宇過夜體驗等活動。
辛、淑明女子大學:該校提供寒暑假兩種活動。也同樣邀請國外師資英語授課,兼及韓語與韓國文化體驗。2011年的主題是:The Future of East Asia。
韓國高校不分南北公私立,大抵都開設國際夏日學校。一來是政策引導,一來是學校的自覺。國際化做為學生教育的目標,韓方全力以赴,蔚為風氣,成效顯見。
2)大陸地區
大陸地區夏日學校課程除一般夏令營型式的文化語言參訪課程外,多為專業課程。需甄選後加入,對象多為大陸地區頂尖大學985或211學校的學生,少數招收外籍學生。以下以北大和人民大學為例:
甲、
北京大學
該校與國際名校聯合開設夏日學校。自2004年8月,北京大學與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合作,在北京大學開辦LSE-PKU暑期學校,開設金融學、管理學和經濟學等課程,面向全球招生,由世界頂尖教授用英語集中授課。2011年來自49個國家和地區的340余名國際學生和中國學生參加了暑期學校的學習,國際學生多來自LSE、哈佛大學、劍橋大學,芝加哥大學、UCLA等世界知名學府。利用積累的假期來上課的在職學生,主要來自金融公司、律師事務所諮詢公司和聯合國等相關機構。 第九屆北京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暑期學校將於2012年8月6-17日在北京大學舉行。作為全球領先的教育和研究機構,北京大學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將在北京合作舉辦又一屆充滿激情的暑期學校。今年的暑期學校開設的課程包括:財政學,經濟學,國際關係學,法學,管理學和新聞傳播學。所有的課程都具有中國或亞洲視角,且全部由本領域國際知名教授用英語講授。每門課程48課時,其中36課時由教授主講,12課時為學生研討課。課程結束後,考試合格者將獲得LSE與北京大學頒發的課程結業證書。
乙、
人民大學
人民大學今年全校共有25個院(系)申報154門2012年暑期學校核心課程。該校成立暑期學校項目辦公室,由校長親自領軍,統合全校各相關單位之力, 辦理國際夏令學校(又稱國際小學期)。舉凡學費、授課教師課酬、學生住宿、教學管理、教學設施以及暑期學校精品課程建設等主要問題,都在統一的窗口中得到有效的協調,並進行各項工作,一切以學生為本,保障暑期學校各項工作之順利實施。該校國際夏令學校已進入第三年。
該校以『在地國際化,雙向國際化』為辦學理念,把課程建設分三類:第一,中國研究系列課程。以中國的政治、經濟、法律、文化為研究主題,開設相關課程。第二,專業學科與通識學科。涵蓋經濟類、管理類、政治類、法學類、人文類、理工類、社會科學類。第三,語言培訓課程。細分兩類,對外漢語培訓類,及人大學生英語強化培訓課程。
該校聘請國內外一流師資,參與夏日學校之教學。以2010年為例,共邀請119為優秀教授參與講學(海外師資68人,國內51人),陣容堅強,學生不出國也能受教於國際名師,對學習與國際化,助益良多。
夏日學校以全英語授課,教學方法也是多元化,除教授講課外,也穿插問答、讀書報告、社會調查、實習、實驗、社會體驗等靈活學習方式進行。同時也強調小組討論和個案研究,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及獨立研究的能力。
因為參與的學生來自不同國家,提供了互相之間跨文化學習與建立友誼的機會。2010年,有來自40餘國的外國留學生195人參與課程,同時還有人大學生2780人選修了夏日課程(人大規定所有的學生在畢業前必須修習一次的國際夏日學校)。
3) 美國加州大學夏日學校
美國的加州大學共有十個分校。每個分校都開有夏日學校課程。除了沒有資格限制的語言學習外,加大的夏日學校,開有許多專門科目,供加大與國際學生選修。但欲加入加大夏日學校,有一些特別的規定,同時加大擁有篩選機制,並非人人可以參加。例如,有些課目有限制,如選修視覺藝術的同學,必須修有一年的基礎。入學申請時,有SAT的需求,英語能力需要托福能力的證明,若修課成績通過,加大會提供學分及成績單證明。
以UC Berkeley為例,去年共有15000名學生選修夏日課程。其中1/4為國際學生和美國非加大學生。UC Irvine提供800門課供學生選修。同時,還有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 Program,為海外有簽約合作學校量身訂作課程,提供國際學生一個加州式的學習經驗。
一般而言,加大的註冊費昂貴,同時加州地區的住宿及生活費也貴,同學們必須有較好的財務規劃。但這些學校提供了一個國際學生與加州大學本地學生一起上課的經驗。
當然美國本土其他大學也大都有夏日課程,例如U of Penn 就有International Guest Student Program歡迎國際學生自費選修。Syracuse University, The University of Vermon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也有類似的夏日課程。
4)日本
日本學校在國際夏日學校的經營方面,一般而言,並不積極熱衷。暑假期間,只提供日本語言與文化的課程,卻少專業科目的研習。日本政府以Global 30的計畫為主,計畫招收30萬外國學生。鼓勵13學校政府選定的學校以英語授課,以利國際學生在日本修習。例如早稻田大學10學院就開設有許多的English taught degree programs。但是並沒有針對暑假來規劃短期專業研習課程。
5) 臺灣
國內的國際性短期研究並不興盛,一般而言,寒暑價期間,國內的大學院校基本上是屬於停擺狀態。以暑假當作一個正規的第三學期的概念甚弱,少屬開課也多屬於補修課性質。假期裡比較活躍的學習課程,反而是國外來台學習華語的課程,譬如全國幾個比較有規模的華語中心,特別是台師大的國語中心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
在台灣,國際夏日學校的概念,仍在實驗階段,雖然在美加的大學已是常態。
國內的龍頭學校台大只有三門課。一門華語,一門實驗研究,一門生物多樣性的課。
台師大有一門台灣文化研究的課,政大也有一門台灣研究的課,陽明大學有一門傳統醫藥的課,
除此之外,大都是華語教學的課。基本上,國際夏日學校尚未得到台灣高校的重視,因此也無的正式規劃,殊為可惜。 (第一部份)
(莊坤良 Kunliang Chuang)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