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兩條路


 


台灣因歷史因素對國際化有著不可言喻的焦慮。過去教育部一再宣稱,國際化是台灣高等教育的發展重點。雖然近十年裡,國內高校在國際招生上有了不錯的成長,可惜台灣的國際化都繞在招收外籍學生這件事上。一個學校的國際化被簡化成你收了多少國際學生。配合五年五百億計畫與教學卓越計畫,台灣高校一窩瘋投入國際學生的招生。許多學校提供優渥條件吸收國際生,甚至於引起本地學生的嫉妒,批評政府重國際,輕本土。學生的批評不是沒有道理。


這種偏頗的發展,反映了執政當局對國際化政策的失衡。國際化的項目內容雖然繁多,但是其基本精神不變:那就是,雙向交流,互相學習。一味強調招收國際生的數量,而遺忘交流的另一個面向,那就是選送同樣大量的學生出國,這種跛腳的國際化,長遠影響了國家的發展。


事實上,國際化不只是學生的交流而已。據筆者長期觀察,當前各國高校的國際化,有著如下的趨勢:


 


1.      國際化從過去以學生交流為主,現已逐步發展到以教師研究為主並帶動交流的模式。這種以跨國計畫為導向的合作,具有延續性,可以深化校際之間的合作關係。由量變到質變,大家不再追求交流人數的成長,開始擺脫數目字的迷思,反而更關心國際交流之實質進行。


2.      國際化開始強調大學的社會責任。過去國際化看重學生的課業修習。現在大家開始意識到學習的多元性。因此有識之士開始推動奉獻己力服務他人的服務學習。今年四月將在曼谷舉行的亞太高等教育年會,就以大學的社會責任為主題。高等教育的跨國合作也開始把學生的服務學習納入合作項目。


3.      國際化強調創新課程與彈性學制變革。近年來,國際夏日學校課程(International Summer School)興起。以韓國為例,幾乎所的高校都大力開發夏日學校,邀請姊妹校或國際知名學者來校以全英語授課,招收國際學生與本地生共同上課。這種第三學期的概念,已然成型。北京的人民大學甚至於規定所有的學生畢業前必須修習一個暑假的國際夏日課程。此外,雙聯學位也是新型態的學制,參與的同學可以同時拿到兩校的文憑。


 


新教育部長上任,延續招收外生的思維做為國際化的主軸。招收國際生,這個單一的思維,未能反映當前國際化趨勢。筆者在此建議,招收外生與選送學生出國,應該受到同樣的重視。但選送出國的範圍應該擴大,涵蓋學術訓練與生活學習。


近二十年來,台灣出國進修的人數逐年減少,在美國大學裡的台籍教授,已逐漸被大陸學者取代。現在有必要再鼓勵學生多出國進修。教育部國際化政策偏重在招收外生。其實,國內家長關心的不是學校裡有多少外國學生,他們更關心學校是否把他們的子弟送到國外進行長短期進修,以強化他們的國際化能力。去年選舉,馬政府被批無感施政,這恐怕也是原因之一。其實教育部已有很好的「學海飛揚」計畫,提供學子們到海外實習或進修。可惜名額及金額相當有限,受益的人少,還激不起廣大的漣漪。現在應該擴大範圍,廣增名額,讓這個好的計畫,發揮更大的效益。此外,如果學校的國際化評鑑也把選送多少學生出國納入評鑑項目之一,引導走向,那各校自然會重視,相信國內出國進修的人也會增加。


出國進修畢竟得準備一大筆錢。另一種國內的「出國」進修,也就是上述的國際夏日學校,就值得大力推廣。這個新的學制,相信可以造福許多經濟上不允許出國的同學,讓他們在國內也可以接受國際名師的教導。


台灣以志工精神,揚名海外。無私的奉獻,最能彰顯教育的大愛。現在有些學校已把服務學習納入課程,但我們還需進一步有計畫與國際友校合作,共同把服務學習推廣到全球需要被關懷的地方,以發揮台灣的軟實力與影響力。現在外交部有「青年大使」計畫,利用假期到海外服務。這是個對的方向,但參加的人數還可以增加。從服務自己到服務他人,新時代的大學生,除自己的課業外,更樂意在奉獻中學習。教育部當然更需在政策上導引支持這種海外服務的學習活動。


鼓勵學生出國的方式很多。這幾年國內的就業市場很緊張。大學剛畢業的學生,失業率尤其高。如果我們把服務學習的概念納入國際化的考量,其實也可以由政府出面協助大學生或畢業新生到國外進行志工服務或度假打工,利用這段時間,磨練自己的獨立性及國際化能力,並以此作為就業前的準備,相信這對學生的成長與就業,一定幫助很大。


招收國際生,開門三件事:獎學金,住宿,課程。過去幾年,台灣各大學提供了許多優渥獎學金吸收國際學生。也有許多學校蓋了國際學舍,供國際學生住宿。但獨獨對國際化最關鍵的課程,著力不深。全台高校有特色優質的全英語學位學程,寥寥可數,外生的學習成效也未見評估。大家把焦點放在獎學金的提供,但是砸錢,能不能回收,也未見嚴肅的討論。其實,招外生最關鍵的還是課程。如果你有好的課程,國外學生也會不遠千里自費來學習,招生會自然水到渠成。現在正是鼓勵各校發展自己特色課程行銷全球的時候了。


國際化是雙向的交流,招收外生與選送學生出國,應該雙管齊下,同步發展。


(莊坤良 Kunliang Chuan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莊坤良筆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