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踩踏台北城 1


 


星期天早晨從公寓遷出我的紅色鐵馬,準備來個台北街頭閒逛。


 


從和平東路出發,台灣師大的校門口,全台灣最美麗的巴洛克老建築,


屋頂上頭已有初升的日照,一片紅光,吉兆。


輕騎轉過羅斯福路,接中山南路,中正紀念堂的觀光人潮尚未進犯。


這兒有過太多的政治抗爭。晨光中,幾許靜謐,讓人忘了曾經有過的


憤怒與喧囂,就在「自由廣場」的牌樓下。


繼續往前到忠孝東路口,監察院就在角落。


 



 


日據時代,現代主義建築的實驗風格,依然鮮明。


它是是被現代台北遺忘的記憶,就像監察院被大家忽略一般。


沿中山北路往前騎,我沒有預定的目標,只是順著道路,


順著心情,隨意騎。


嘿!這是五條通入口。


 



 


六、七、八條通,依序沿著中山北路排列。這是日本人出沒的地方。


 



 


仿京都的幾條通,從中山北路通到林森北路,四條橫巷,


建構了台北的日本風。


 



 


吃喝玩樂,一樣不缺。


 



 


享受和被享受,原是二二為一。當作招牌,再恰當不過。


 



 


昨夜的笙歌酒氣,暫時休息,還給小巷一些安靜。


 



 


林森北路晶華酒店不遠的馬路斜對面就是林森公園。


沿著馬路的花木植栽,看得出用心。顏色線條,都動過腦筋,


這些小地方的用心,給台北都市增添細膩的風采。


早晨公園裡就忙碌得很。


 



 


打一趟太極拳,還我河山。


 


突然想吃點傳統台灣的鹹稀飯當早餐。把車打橫,


穿過中山北路,往民生西路走。


想要懷舊的古早味,往老台北所在的西城走,就對了。


在靠近靜修女中旁的民生西路上,寧夏夜市口對面的亭仔腳


就有一家賣燒肉、炸豆腐、鹹粥的攤子。燒肉40元,炸豆腐、


鹹粥都是20元。炸豆腐外酥內軟,沾醬恰到好處。紅糟燒肉,


香酥得宜,肉汁飽滿,來一口,味蕾全開,真是享受。


鹹粥的瘦肉芹菜,有媽媽的味道。


 


吃飽上路。


 



 


隨性騎到錦西街。看到雙連國小,學校建築頗有設計感。


 



 


學校正對面,就是蔣渭水公園。這位台灣民主的先知先覺,


終於有了一座屬於他的紀念公園。園子不大,


但布置雅致,不失品味。


 



 


台灣民眾黨和文化協會的紀念碑就在園子一角,有人獻花,


緬懷那一代人的熱誠與真心。


 



 


只是園子裡的假牆上畫有太極導引圖,


看來有些突兀。


 



 


快七點半了,太陽早已高照。


掉頭回府,騎回中山北路,往南走回家。


 



 


又回到忠孝東路的圓環,對面的舊台北市議會,環形的外牆,


成了台北花博會的宣傳看板。


 



 


Taipei Beautiful念起來拗口。看過上海世博,不禁替台北的花博擔心,


比大、比氣派、比規模,台北都沒得比。看來我們只能比品質、


比細膩度、比親切。台北,加油!


 



 


騎到濟南路口,當然要下來看一眼這座古蹟的長老教會。


紅磚主體,一派西式風格,也是獨樹一格。


 



 


它的外表雖然頗有架勢,但教堂內其實還頂樸素的。


最好玩的是,教堂出口處的慢車道及人行道,


長期被當作是台獨建國的基地。


 



 


這兒旗幟飛揚,色彩鮮明,倒成了大陸觀光客相機的最愛。


回到羅斯福路,在南門市場對面,


見到一棵老樹穿過屋頂向天空招手的奇景。原來當年修馬路,


保留老樹,就讓他往家裡長,人與樹與屋子,就這樣一起互相擁抱。


 



 


共生,你給我空間,我給你空間,這不就是這幾年來大家鼓吹的價值嗎?


只是在兩岸政治上,大家都還做不到而已。


 


終於回到和平東路,轉進學校。


騎了一趟車,流一點汗,心情舒暢。想到研究室安靜看點書。


進來辦公室,卻盯著牆上林磐聳的一幅海報〈兩岸〉發呆:


「兩」字內有人人,「岸」字頭上有座山。


「善意交流,人人有責。兄弟登山,各自努力。」


 



 


說得好!


(kunliang Chuang, 2010/7/1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莊坤良筆記 的頭像
    莊坤良筆記

    莊坤良筆記

    莊坤良筆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