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文「顛倒講」


 


 


語言表達是一種文字的排列組合。常見的成語或格言,因其固定不變,有時習而不察,用了也沒有特別感觸。但是把它們的秩序重新換一換,倒是生出許多有意思的新意。試舉數例,以饗讀者。


 


1. 酒逢千杯知己少。


<酒逢知己千杯少>,原是美事一樁。相識滿天下,知己有幾人。碰到知己,當然要多喝幾杯才盡興。


某甲嗜酒,但經常飲酒誤事,酒後喧騰,得罪不少朋友。一日酒過三巡,故態復萌,朋友一哄而散。<酒逢千杯知己少>,誠然!誠然!


 


2. 千金撥 四兩


我們用< 四兩 撥千金>來描述某人善理難事,化繁為簡,迂迴轉進, 一兩句幽默話自我解嘲,就能化衝突於無形,原是溝通的最高表現。如果處理某種緊張關係,但使力不當,反而會越用力,情況越糟。原本小事一件,也可能因掀起蜂窩,或打翻尿桶,弄得滿頭包,臭氣燻天。原本借力使力的輕巧優雅,變得沈重不堪,就叫做:千金撥 四兩 。


 


3. 一見不如百聞


相見不如不見,見不到,凡而成就想像最美。某某風景區久負盛名,一日興沖沖前去旅遊。但見人車鼎沸,不輸都市鬧街。到達景點,只見攤販叫賣拉客,夜市的髒亂,都搬來了。不見湖光山色,只有俗世的喧囂。哎!還是在家看電視,鏡頭處理得美美的,不必人擠人,還可以舒舒服服地好整以暇,喝杯香醇咖啡,才是享受。一見不如百聞,還是想像比較美!


 


4. 量出為入


節儉是一種美德。賺多少錢,才能花多少。不能卯吃寅糧,永遠負債。因此要量入為出,才不會陷入經濟困境。但有些人,靠刷卡借貸過日子,不會盤算,量出為入,當然天天追錢,沒有一天好過。


 


5. 雄辯勝於事實


證據會說話,鐵的事實,叫人無法抵賴。但是這句話也不一定說得準。語言是一種論述的工具,而這個工具,因意旨(signified)與意符(signifier)之間的落差,經常會產生延異(differance)效應,因此語言在演繹的過程裡,會形成一種自主性的封閉系統(autonomy)。換言之,話語無法表達原初的意義,因為意義在語言符號的流動中,也跟著流動。語言作為一種符號,會去追逐它相對應的符號,於是語言在流動中漂浮,成了漂浮的符號。於是,我們說話時,必須不斷地「換句話說」。在話語的更迭裡,我們在不斷企圖接近意旨的過程裡,也不斷遠離原文原意。因此,話語變成一種修辭,一種權力的論述,它與事實的距離,也越來越遠,到後來,這種權力的論述就會變成事實本身,取代原初的事實,叫我們迷惘,那一個才是真的事實。甚至於,多數的時候,論述所「發明」的事實會取代原初的事實,成了權威的象徵,相形之下,那原初的事實,反而不夠真確,反而被認為是假的。這也就是為什麼謊言說多了變真的,或電視媒體似似而非的傳播,大家少去質問,反而認為它反應事實,所以是事實。


某人善於言辭,舌燦蓮花,有能力把死的說成活的。君不見政客們滔滔論辯,言辭華麗,理理相扣,叫人不得不信,這正是:雄辯勝於事實。


 


6. 養老防兒


過去農業社會,人倫孝道,代代傳承,養兒可以防老。


現在經濟不景氣,年輕人謀職不易,要致富更難。大學畢業生的起薪,比十年前低,許多失業在家的年輕人都要靠老爸才能過日子。年紀大的,手頭較緊的,連退休金都要投下去,但又看不到未來的希望,真是苦悶!


某甲就是如此,一間斗室外加一小筆退休金,就是晚年的依靠。但兒子時運不佳,也缺少向上鬥志,把伸手吃老爸視為理所當然,前景令人擔憂!


友人引此為戒,戲說:這年頭養老必須防兒,怕他要來分產,晚年會過不下去!


(莊坤良 2007/07/0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莊坤良筆記 的頭像
    莊坤良筆記

    莊坤良筆記

    莊坤良筆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