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教學的藝術    


1


許多教師常哀嘆:「唉!這一屆的學生比不上前幾屆,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這完全是教學不力,因而一廂情願地認為如此。其實這個時代不但往前走,而且四面八方地往前走。不要認為自己曾經苦過,就要求我們的下一代,也一樣要吃苦,曾能成為人上人。


今天不同於昔日,但是絕對勝過昔日。


2


    興趣的培養,時機特別重要。


    在某個時期,小明特別喜歡小喇叭悠揚清亮的聲音,內心渴望自己也擁有一把喇叭,但是爸爸卻拖延應付孩子說:「你用功讀書,我明年就買一把給你。」


    但是明年孩子的興趣轉變了,不再想要喇叭,這時候,爸爸再買喇叭給他,他已經興趣缺缺不想要了。


    當爸爸的,必須有慧根,看出孩子的希望,在他最想要的時候,適時提供他的需求,孩子的動機得到增強,學起來自然事半功倍。


    有些老師抱怨,費盡口舌,勸誡學生,學生卻沒什麼反應,言下頗為灰心。其實這也是timing的問題,當老師的,惟有在學生最需要的時候,適時說出他心裡想要的言語,這時才有感動,乃至改過遷善、變化氣質的可能。否則不論你口才多好,論證多麼令人佩服,都無法打動一個學生的心。


3


    教與學跟倒茶一樣,只有把茶到進杯子才叫做倒茶。只有學生真正學會了,教學才算完成。否則教師只管教,不顧學生能不能吸收,就好像把茶倒在地上一樣。


4


    學生在年輕的時候,不能讀幾本好書,激起雄心壯志,這是老師的錯。


5


    判斷一個學校的年齡,只要看看那個校園內的樹木高不高大。校園種花種草固然好,卻是總比不上種樹,樹木隨時間年年長大,花草卻早開早謝,缺乏一股永永遠遠的生命力表現。所以愈古老的學校,樹木愈多,也愈粗壯,學生徜徉在濃蔭綠林中,追求學問的芬芳,教育的環境氣氛自然而生,所以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6


    以教書為職業,但是沒有和學生接觸,就好像和尚吃齋拜佛,卻不念經一樣。惟有師生心靈的接觸,乃有教育可言。


7


    上一堂五十分鐘的課,最重要的是最前面和最後面的一分鐘,第一分鐘是複習上一單元的重點,銜接的經驗記憶;最後一分鐘是總結整理五十分鐘所得。


    推而廣之,做任何事,事前的計畫及堅持最後一分鐘的努力,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8


    書的內容和人的理解力,不會因時地而有所不同。所以大都市能讀書,窮鄉僻壤,乃至鄉野小屋,照樣能讀書。


9


    3+3可以等於8,(3+3=838純粹是圖形線條無任何數學意義)同理0+0也可以等於8


    打破事物固有的侷限,突破傳統的約束,思考才能自由地向四方伸展,創造力、想像力才有萌芽的機會。我常告誡學生,以另一個角度來看事物,自然客觀,也才能化腐朽為神奇,突破格局。


10


    勸學生苦利用功讀書,實在是一件很荒謬的事物。與其每天花費十數小時,埋首課業中,不如勸他們有效率地讀書四小時,其餘時間,算是行有餘力,自然可以去打球看電影,這樣才能身心兼顧,節省時間精力。現在是講求效率的時代,讀書亦然。


11


    上公民課,講合群,不如讓學生去打一場籃球。


    從球賽中,讓學生實際體會,怎樣替隊友製造機會,掩護隊友上籃得分;讓學生知道默默賣力演好自己角色的人,自然受大家歡迎,個人單打獨鬥的英雄式表演,會受到隊友的抵制,惟有五個人同心協力,才有獲勝的機會。


12


    中國人重結果論,忽視了方法論。籃球足球比賽,最後論功行賞,總是說某某人得多少分,完全忽略那些搶球傳球防守製造機會給人的無名英雄。


    這個結果論,在學生讀書上也一樣適用。數學或物理題目,只會考驗學生運用阿基米德原理的能力。月考出題問什麼不能出類似這樣的題目:「請寫出阿基米德原理發現的經過?」從某個角度來看,阿基米德原理發現的經過,能啟發學生思索一個發現定律的過程方法,導引學生去思考,才是教育的目的,純粹的運用計算,應是水到渠成的工作不應該抹煞學生太多的精力去加減乘除。


13


    學生們喜愛競賽式的遊戲,因為有競賽,自然就有成功的與失敗。而遊戲的另一種教育價值,是提早告訴學生,人生是有失敗的。因此他們才能學會:接納失敗與處逆境不喪氣失志,是追求成功的必經之道。


14


    從事學生的輔導工作,常有這樣的感嘆:「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人,就像一腳栽進萬丈古井,要改頭換面重新做人,除非有人放下一條長繩,除非井底的人奮力攀繩往上爬,否則光有繩,而井底的人不願使力向上爬;或井底的人願意爬,卻無繩可攀,皆無法得救。


15


    看到學生因學習挫折而自我棄絕,是件很可悲的事。


    看到老師因喪失熱忱而自我棄絕,是件很可怕的事。


16


    在好老師眼中,沒也有無可救藥的學生。


17


    真正的教育工作者,並不只是把好的學生教得更好,更要把不好的學生教好。後項工作尤具挑戰性,相對的,教師的成就感也更大。


    許多老師都搶著要教好班,大都不願擔任牛頭班的授課。這實在不是以教育為志業的人所應有的態度。


18


    訓導處的同仁傾向於把經常犯過的問題學生,記過、留校察看,甚至於開除,逐出校門。同時,他們對接受外校轉學來的問題學生,反對最力。


    倘使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只想把好的學生留在校內,而把「壞」的學生逼出校門,那麼還要學校這個教育機構作什麼?


    學校關了門,教師是跟著要失業的。


19


    先有「失敗的教師」,後有「失敗的學生」。


    沒有「失敗的學生」,怎會有「失敗的學校」?


20


「不要光教,讓他們學!」 


「把課本放在一旁,教他們你認為他們需要知道的事。」


前者是老師不要太霸道, 後者是 老師有權霸道。


只要時機、對象、方法正確,二者皆是可行。


21


    在一個班級中,有百分之五的學生,老師只要輕輕點撥,就會融會貫通;另有百分之五的學生,限於資質,費力教學,亦難見成效。


    所以老師的教學對象應該擺在中間百分之九十的學生身上。


22


    二流的老師教學生讀書。 


    一流的老師教學生愛讀書。


23


    管的少,管的好。


    教的少,教的好。


24


    鼓勵學生問:「為什麼?」


    鼓勵學生問:「為什麼不?」


25


    就教育而言,只有永遠的問題,沒有永遠的答案。


    教育問題,萬變不離其宗,永遠是老師、學生、行政、教學與輔導,但答案卻因時代、社會的變遷,永遠不同。


    教師只有以變應變,才能勝任愉快。


26


    不要忘記學生也會忘記。


27


    學生有兩種:


    第一種,打就進步。


    第二種,鼓勵才進步。


    前者永遠無法領略學習的樂趣;後者自尊自重,一句讚美,就足以激勵他投入加倍的精力於學習之上。


    倘使老師分不清對象,用錯方法,將得相反的效果。前者不進步,後者因蒙受羞愧進而自暴自棄。為人師者,能不慎乎!


28


    身體的接觸是最佳治療劑。


    撫摸學生的頭是一種藝術。


    表現傑出時,摸頭是讚美;失敗時,摸頭是安慰。


    衡量老師有沒有愛心,只要問他:「你這個學期,摸過幾次學生的頭?」


29


    學生害怕的老師不是好老師。


30


    二段式分班是「必要的罪惡」。


    分在好班的人,輕視他人,非喜。


    分在壞班的,仇視他人,是惡。


31


    教育必須在漸進中養成學生的品德與淬礪學生的知能。


    早熟是一種殘忍。


    假天才則是悲哀。


32


    教育的可貴在於知識的啟發。


    填鴨式的教育,只會造成對知識的極端否定。


 


(原以筆名柯羅德發表於中央日報副刊 1987.9.2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莊坤良筆記 的頭像
    莊坤良筆記

    莊坤良筆記

    莊坤良筆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