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職教師進修班的過去與未來:


以台師大暑期英語教學碩士學位班的經營為例


 



莊坤良


 


台師大英語系在1999年開辦理暑期英語教學碩士班之前,早有二十年辦理暑期40學分班的經驗。這些班級的開辦,當然是反應時代的需求。早些年,中學教師大都只具有學士資格,少有人具碩士資歷。這些教師因為工作關係,不能在平常的日子來上正規碩士班的課,但因離開學校較久,對英語教學的最新發展,也相對生疏,因此有必要回學校充電。於是在政府的鼓勵之下,乃開設40學分班,供教師們暑假期間來進修,因為只修學分,不寫論文,所以也就不具碩士學位。這是40學分般成立的背景。


但隨國內教育環境的改變,中學教師的學位要求也逐漸提高,具推廣性質的學分班,便逐漸為學位班所取代。台師大延續過往40學分班的經驗,也因應潮流成立教學碩士班。以下就擬就課程、行政、研究趨勢與專業成長等幾個面向,提出一些初步的觀察,以供大家參考。


 


一、課程設計:


本系規定畢業必修36學分。課程分必修與選修。以95學年度為例,必修科目包括:英語教學研討、語言測驗與評量、外語習得、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英語教學專題研究、碩士論文。選修課則有:高級語言溝通、統計與實驗設計、聽講教學:理論與實際、電腦與語言教學、閱讀與寫作教學:理論與實際、英語課程設計與教材評估、文學作品與教學。


本系課程經過多次修訂,從早年涵蓋性的語言教學科目,逐漸走到以英語教學為主體的專業化走向。課程內容涵蓋聽說讀寫的教學研究,外加電腦多媒體的現代教學科技,與測驗評量研究,所有與英語教學相關的課程,無一不足。


此外,這個課程設計有一個特色,就是把文學作品與教學納入。這是國內一般英語教學碩士班較少開設的課程。根據筆者對本校大一同學非正式的調查發現,中學課本裡的文學教材,經常被忽略或簡單帶過,同學們缺少透過文學來學習英文的正常訓練。另一方面,筆者也問過40學分班及暑期碩士班的同學,發現大家普遍不知道如何教文學作品。從某個程度來說,這個設計反映了外語學習時,文學文本作為閱讀的重要性,除了其故事性、文字修辭、及所謂純正(authentic)文本的優點外,文學文本最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現在國內國高中設置了許多所謂的英語資優班或實驗班,許多任教該類型班級的老師,皆感受到文學教學的必要性。如果語言學是語言的科學,那麼文學就是語言的藝術,學習一種外語,這兩個面向的訓練,缺一不可。二者可以相輔相成,建立真正的外文能力。


 


二、行政規定與變革


暑期班利用假期上課,但是要把一學期18週的課,濃縮在一個暑假修完,對授課教師和上課的學生,都是一項艱難的挑戰。學生們每天的課排得滿滿,填塞很多的東西,缺少時間消化,因此學習成效恐無法與正規班同學的訓練相比較。加上這些在職教師,通常都有家庭責任,花在功課上的時間與心力,也相對受到壓縮。因此,雖然每年收了25名同學,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按時畢業。有人因家庭關係,不能兼顧學業。但有更多的人因為要寫論文的壓力,而不能堅持到底,被迫中途放棄,殊為可惜。


暑期學位班與40學分班最大區別在於論文寫作。學位班的學生,從第三年起,得提出論文計畫書,商請本系助理教授以上教師指導,經審查通過後,才能開始寫論文。本系規定:論文限以英文撰寫、論文口試前須作一場論文發表會、論文口試前須作一場論文發表會、口試前一週應將論文一份陳列本系圖書室以供閱覽、論文口試一律公開,並以英文進行。


本系原先每年都收25名學生,但是暑假期間,多數教師都想利用假期從事自己的研究工作,因此老師的聘任,也必須多方張羅,才能應付。另外,因為是學位班,學生必須寫論文才能畢業,這也給老師們帶來極大的工作壓力。指導論文寫作的時間與壓力,超過大家的負荷。因此,91學年度期,改為隔年招生,以舒緩指導學生論文寫作的工作壓力。


 


三、暑期班畢業學生論文分析:


以下就本系2002~2006年之畢業論文(共61本)為例,進行一簡單分析。


首先是畢業論文份數的簡表:


 


















西元年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份數



18



16



13



7



7



 


從上述表列,可以計算出未能完成學業的人數。以2002年為例,也就是1999年入學的同學,只有18人畢業,畢業比率約72%。2003年的畢業率更低,只有64%。低畢業率的原因,除了同學個人的因素外,本系教師維持一個高標準的要求,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如果依照研究的對象來看,高中教材的研究約有40本論文,國中約21本。比率約是21。以高中英文為對象的研究約是國中英文的兩倍。這也反映出進修同學的工作場域,高中教師大約是國中教師的兩倍。也許高中教師因為教學現場的需要,更感受到必須進修的壓力。


 


接下來以學生畢業論文內容中的研究題材型態來分析同學們的研究趨勢:




























論文題材


 











多媒體



綜合



人數



1



4



23



11



6



16



比例



2%



7%



37%



18%



10%



26%



 


從表上看來,有關「讀」的研究最多,占37%。可能解釋是,現行中學的英語教學,仍是以閱讀為主。尤其是當前的學測或指考,也都是閱讀測驗掛帥。因此教師的研究也與之結合。這類的論文題目包括:《運用雙人小組「有聲思考法」增加台灣高中生英文閱讀能力以及後設認知的成效》(徐美玲)、《現行國民中學閱讀教學之研究:國民中學英語教師如何教授閱讀?》(陳憬儀)、《整合學習者經驗聽說讀寫活動對增進國中生閱讀能力效果之研究》(王瓊瑤)、《思考為王:運用小組策略閱讀之探究式教學法對台灣高中生進行英語閱讀教學的成效》(黃秋燕)、《語意圖對於高中生英文閱讀理解的成效研究》(呂麗淑)等。


 


「寫」的研究佔18%,這也反應學測與指考皆要考作文與翻譯的事實。考試領導教學,也間接影響論文的寫作。這類的相關的論文有:《台灣高中生英文作文中詞語搭配使用錯誤研究》(陳寶珍)、《師生英文對話日記對台灣高中生英文寫作之影響》(王心漪)、《高中生對同儕與教師在英文寫作上評改回饋之反應》(黃馨慧)、《英文摘要寫作教學對台灣高中生英文讀寫能力之影響》(劉淑惠)、《透過主題發展之教學對精進高中生英文作文連貫性之成效》(沈惠琳)、《多次文稿寫作教學之成效及其對寫作和改寫態度之影響研究》(張淑禎)等。


 


「聽」與「說」,因為不在考試範圍,故也比較少人研究。完成的論文有:《如何促進初學者在課堂中多說英語:國中英語口語訓練課程之行動研究》(潘慧娥)、《提升高中生聽力自主學習之成效》(李金樺)等。


 


「多媒體」是現代科技在教學的應用,對電腦、多媒體、網路有興趣或涉略的同學,也傾向選擇此一議題,作為研究目標。這類的論文有:《電腦應用軟體輔助教學之互動式多媒體光碟評鑑:以遠東高中多媒體光碟為例》(葉冬棋)、《運用「跨文化電子郵件交換計劃」增進台灣國中學生英語學習及文化認知之個案研究:以十七個國中生為例》(呂秋霞)、《國中英語教學光碟評鑑與應用:以康軒、南一、佳音版本為例》(蘇信滿)等。


 


「綜合」一項,包含大型考試英文科試題研究、文學教學、教科書評估、教學活動分析、學習動機研究、多元智能教學探討等子項。相關的論文有:《高中生英語學習知覺風格偏好與學習策略的使用》(曹黛玲)、《從新版教科書之文學選材探討高中英文文學教學現況》(陳虹雯)、《文學與英語教學:台灣高中英文教師之認知與作法》(邱慶安)、《英語能力與學習風格及多元智能之關係:復興高中學生之個案研究》(陳思珮)、《九年一貫國民中學英語教科書活動練習設計之分析比較》(潘姵璇)、《國中英語能力分班教學之研究》(施青吟)、《台北市國中生使用英語補充教材之情況調查研究》(趙媺娟)、《九年一貫國民中學英語教科書文法練習活動之分析研究》(張麗滎)等。


 


四、總結與檢討


從論文的內容來觀察,一般說來,暑期碩士班的同學都能把教與學互相結合,把課堂的教學經驗轉化成研究對象,把自己的教學活動做有系統的學術探究,深化自己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技能。這些專業上的成長,都是進修的成果之一。


簡言之,本校40學分班及在職碩士班的開辦,為我國中學英語教師提供了暑期進修的管道,讓老師們在忙於教學之餘,有一個進修充電的機會。整體而言,在本校進修過的同學,都能感受的教學相長的樂趣,對我國中學英語師資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貢獻。但隨時空的丕變,這個在職班的未來也充滿了不定數。


在職教師的碩士學位班,是終生學習這個教育理念的實踐。但是一個制度的實施總有其歷史時空的因素影響。隨著少子女化的趨勢,各階層的學生人數正在逐年遞減,現在中學教師的缺額越來越少。相對地,能夠進入中學教書的老師的學位要求也跟著提高,現在沒有碩士學位要進入中學任教,在都會裡,機會不大。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幾年,未來中學老師的教育程度,將完全是碩士。在目前,高中裡大多數的英語老師都具有碩士學位的資格,國中仍有半數尚未具有碩士學位,這些人中仍有部份人,具有進修意願,但等這些人都完成了進修的願望後,這個針對中學教師的碩士學位班也將功成身退。


(原文發表於英語教育電子月刊 (EJEE) 2007.8.735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莊坤良筆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