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逢甲3  

 

在中科校區開主管會議,從政策溝通到學校願景的圓桌咖啡會議,大家熱烈討論,分享經驗,凝聚共識,共創學校未來。

 

中場休息,走到四樓頂屋外,遠眺塔塔加青山,藍天白雲。俯瞰中科園區,科技大樓,散落有致。而大肚山下的大台中市,高樓連著高樓,一路綿延成一座宜居的大城。

 

連日陰雨,今日放晴,太陽露臉,帶來亮麗日子,也提醒大家,夏日尚未離去。

陽台上吹著薰風,暖中帶著幾分不安的騷動。一小片竹林,搖曳生姿,給水泥建築帶來風情幾許。

莊坤良筆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0049  

 

常在出國的行程中擠出一點時間,到當地的美術館看畫。

走累了,就找個位子坐下來看觀眾在看畫。

有人參加團體導覽,在博物館裡上一堂藝術欣賞的課。

DSC_0068

 

有人租借語音導覽,按照自己的步調來欣賞。

莊坤良筆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1816IMAG1815

IMAG1837  

 

為紀念朱炎教授在逢甲的日子,學校特別在人言大樓九樓修了一間頗有人文古風的研究室,正式命名朱炎教授紀念研討室

今天舉辦簡單隆重的啟用典禮,大家相聚,透過溫馨的影片對話演講來緬懷朱教授的為人處世點滴。

沉溺在哲人的風範裡隨手記下幾行字:

 

江湖書生一隻筆

莊坤良筆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ullSizeRender (2)FullSizeRenderIMG_1487IMG_1488IMG_1528  


莊坤良筆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pr 04 Sat 2015 17:03
  • 置頂 賞花

IMG_1177

 

IMG_1169

 

IMG_1156  

 

今年的春天,五顏六色。

先是櫻花紅,收到許多網友的天元宮櫻花美照,媲美京都風情。

莊坤良筆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1920x1080_P3159904  

聆聽葉慈的"The Lake Isles of Innisfree"

 

3/15日成立台灣愛爾蘭研究學會的當天,遠從愛爾蘭Sligo郡來的國會議員Imelda Henry

也來致詞慶賀,細數葉慈的生平往事,並當場朗讀葉慈的詩 "The Lake Isles of Innisfree"

will arise and go now, and go to   Innisfree,

 

And a small cabin build there, of   clay and wattles made;

莊坤良筆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c      .8  

設計台灣(2

 

 ccc

 

在海島上自囚,

藍綠互相較勁,共同出賣台灣。

 

莊坤良筆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1   

 

                                                                        設計台灣(1

 

設計是一種思考。

我設計台灣,我思考台灣。

 

台灣4

莊坤良筆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etImage  

在地生活家:品味台東的五十種方法

 

          我是襄群部落格的粉絲。喜歡她的作品有幾個原因:第一,文字洗鍊,圖片精彩。文字搭配照片,相得益彰,讀來賞心悅目。第二,她的文字圖片背後有著濃濃的人文氣息,她寫食物,不單為口舌之欲,反多為在地生活的關懷。第三,我是台東人,離鄉多年,看她的圖文,與之神遊,可治鄉愁。

          襄群是美食家旅行家也是在地生活家,她把在後山台東簡單平凡的鄉居生活,經營得有品有味,羨煞眾人。她喜愛走動,常在鄉野海濱穿梭小旅行,發掘了不少在地美食; 她懂吃,品賞之餘,常因一頓飯的因緣,引出通曉人情的處世之道; 她品咖啡,一杯在手,常在熱氣煙嵐裡,笑談文人雅士的閒情逸事,在漫漶的對話裡,語露珠璣,洞燭世情。

食物是在地文化的最佳代言。食物在代代的傳遞中,形成在地文化,而文化承載集體記憶,於是食物成了認同與歸屬的符號。因此各地人民也發展出各具特色的食物與生活模式。襄群是道地的台東人,熟悉故鄉的飲食與風土人情,渾身都是台東文化由她來寫在地美食,最恰當不過。襄群的先生是我過去服務單位的長官,對我有提攜與包容之情,我偶而回鄉去拜訪他們,幾次蒙襄群帶路,造訪某些鄉野裡的店家,每每感動,人間世,故鄉情,都在一口一口咀嚼食物的滋味裡昇華成無盡的鄉愁。她住台東,寫台東。這本書就是台東生活實踐的文化紀錄。

這本書談飲食人生,但多數時候食物只是配角,人物才是文章的焦點。如果食物是文本(text),那麼環繞醞釀這個文本的情境(context),會共同決定食物的文化意義與人的內涵 (content)。襄群寫舌尖上的台東,結合物質文明與台東的人情義理,讓食物有了自然滋味,人也有了文化品味。

台東是移民者的新故鄉。居民有閩南客家外省老兵,還有阿美排灣魯凱卑南達悟等原住民族群,加上來自東南亞的新住民避居台東的退休專業人士還有來此尋找創作靈感的流浪藝術家。這些人成就台東多元民族多種語言多元文化並存的社會,人們生活其間因文化雜交而產生無盡的生活創意。這些創意表現在食物裡,成了在地人民生活的養分。

莊坤良筆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Feb 11 Wed 2015 22:13
  • 置頂 慘勝

133  

 

勝利是失去三根手指,只留下兩根的慘勝。失去的比得到的多。

Simone de Beauvoir: “If you live long enough, you'll see that every victory turns into a defeat.”

如果妳活得夠久,就會發現每個勝利都將變成失敗。

可惜我們都活得不夠久,無法用歷史長遠的觀點來評估眼前短暫的得失。

一時的勝利可能埋下未來更大的挫敗,眼前的失敗可能是將來勝利的種子。

勝利時的驕縱是勝利的失敗,失敗時的沉潛是失敗的勝利。

莊坤良筆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