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會說故事:《在黑暗中閱讀》的救贖
莊坤良
喬伊斯在《尤利西斯》一書中說:「歷史是一場惡夢,我正在設法從夢裡醒過來」。一九二一年的「英愛協議」(Anglo-Irish Treaty)把愛爾蘭分隔為南、北愛爾蘭,北愛爾蘭歸屬英國統治。這個政治現實,演變成所謂的「愛爾蘭麻煩」 (The Troubles),為愛爾蘭在一九六零年代末期的動盪,埋下因子。尤其北愛的愛爾蘭子民,更是陷入一種認同分歧的麻煩。英國的壓迫性殖民統治與愛爾蘭共和軍的反殖民鬥爭,進入長期的對抗狀態,雙方的暴力仇恨相向,讓北愛子民生活在惡夢中。
本書作者丁恩出生北愛德里 (Derry) 的一個天主教家庭,在成長階段親身經歷這段衝突的歷史,感受尤深。他這本自傳式的小說以小男孩作為敘述者,描述小男孩在四零、五零年代,在德里這個南北愛國界交接處成長的經驗。小說檢視在北愛錯綜複雜的政治環境下,小男孩的個人成長、家族秘密和愛爾蘭歷史三者如何互相糾纏交織成一則深沉的故事。
小說以小男孩的叔叔艾迪被他外公以背叛者的污名私下槍決作為故事中心,而此一事件逐發展成家族的禁忌話題。艾迪在北愛警察與愛爾蘭共和軍的衝突事件中,被誣陷為告密者,觸犯了愛爾蘭共和軍(IRA)的大忌。但事實的真相是告密者另有其人,也就是小男孩的姨丈麥伊亨尼。麥伊亨尼在娶阿姨之前曾是媽媽的情人,而且就是媽媽偷偷通知姨丈他被人發現向英國告密,勸他趕緊逃走。麥伊亨尼立即拋棄懷孕的阿姨逃到美國,從此失去聯絡。媽媽不敢告訴爸爸真相,但也因為這個不能說的秘密而承受巨大的壓力。
這個不能說的禁忌,牽動整個家族成員,每個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痛苦。
小男孩因好奇而探索這個家族禁忌,試圖解開真相,但真相最殘酷,叫人無法承受。小男孩的母親就質問他:「你就不能讓過去的事情過去嗎?」 但發生過的事情不會消失,它變成記憶,如鬼魂般不斷回來騷擾生者。母親因之經常失心見到鬼,受苦極深。父親因自己的哥哥之故,覺得家族蒙羞。小男孩也因為這個汙名的詛咒而遭到同儕的排擠。有一回他向警察丟石頭,卻被栽贓為「抓耙仔」。父親痛打他一頓,指責他缺少對抗的勇氣。在殖民抗爭氛圍下,「一日告密者,終身告密者」變成北愛天主教社群內部的暴力邏輯。國族大義凌駕父子親情,扭曲了基本人性。此外,外公主持革命「正義」,親手殺害自己的族人。阿姨原是無端的受害者,莫名失去丈夫,被迫獨力扶養幼子,但最該被同情的她卻回過頭來安慰間接加害自己的姐姐。這些違背人性的種種錯亂行為,都在北愛的殖民與反殖民抗爭中,找到了合理化的藉口。政治摧毀了北愛人民的正常生活。英國的高壓統治,激起更大的抗拒,雙方陷入互相殺戮報復的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