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流離:藝術英文散集》新書發表


 





【台灣師大文化創藝產學中心 2012/01/09】在寧靜的水岸邊,在陰天的銀灰色壟罩下,熟悉的淡水河,一位獨自坐在躺椅上望著遠方的老人,泊於沙洲旁的漁舟,從此岸望向彼端,是橫躺在河面上的觀音山。選擇觀音山作為這本散集的封面,正說明了編著者的別具用心。近百年前的日治時期前輩畫家,總愛背著畫具與畫布,戴上他們最喜愛的貝雷帽,穿著現在看起來似乎太過隆重整齊的衣衫,前往他們永遠也畫不膩的淡水寫生。陳澄波的淡水,是扭動的丘陵、嬌豔的日光,與騷亂的樹叢組織而成的青綠色的交響。廖繼春的淡水,則有粉紅的河面、朱紅的天空、寶藍的山巒,看似超乎現實卻總是親切到使人不得不有所共鳴。郭柏川的淡水,色調很清雅,可是筆觸是那樣的爽直、開朗,他的觀音山明亮而溫暖。看到淡水,就想起台灣美術,沒有淡水,台灣美術史的名畫就會少了許多


 



 


《流離:藝術英文散集》是二十九位藝術家創作的集結,更是師大英語系教授莊坤良老師努力「串場」的結晶。二○○七年開始,莊坤良老師應師大美術系之邀,為美術系的博士生開設「專業藝術英語」的課程。美術系博士生多半是在各自領域早已卓然有成者,他們有善於傳統書畫的,有專攻現代水墨的,也有的浸淫在層層堆疊的油彩,甚至是廣告公司的老闆、平面設計界的資深設計師。對於創作的人來說,畫圖或許不難,但是寫「創作自述」往往要熬夜好幾個晚上,還不一定能蹦出個三、五百字,何況要用英文這個不是母語的語言介紹自己的作品。然而,就在莊坤良老師的誘發與指導下,二十九位藝術家分別用英文敘述出他們在藝術上的所思所感以及他們的實踐。而當過編輯的人都知道,寫一篇新的文章容易,但若要改文章則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苦差事。莊老師的串場,就是幫二十九篇文章以英文修飾潤色,最終匯集成既有藝術內涵又具知性文采的英文散集。


 




 


一二年一月七日下午,《流離:藝術英文散集》的新書發表會在台北市青田街的「青田十六」空間舉行。除了編著者莊坤良老師,多位參與寫作的美術系博士生(有的現已畢業),另外美術學院的李振明院長、師範大學張國恩校長也一同共襄盛舉。所有作者紛紛在發表會上發言,表達對莊老師昔日教導以及協助修改文章的感念,場面幽默、溫馨而感人。「青田十六」同時也展出諸位作者的作品,與新書相得益彰。因為一堂英文課,讓忙碌的博士生聚在一起;因為莊坤良老師的發心,激勵同學寫作,而有了熱騰騰的《流離:藝術英文散集》。又因為大家共同對藝術之熱愛,所以選了象徵台灣美術的淡水設計出封面;同樣地,因為創造,真正的藝術家必須面對自己,即便偶而互相取暖的時光很誘人,但終究會昂首遠行,唯有流離可以得到孤獨。曾經有位偉大的藝術家說:「創作者最可貴的事,就是享受孤獨」。或許這正是為封面寫下「流離」兩字墨跡的莊坤良老師,心中對這些藝術家學生最深刻的期許與祝願。


(轉載自台灣師大新聞網站


http://pr.ntnu.edu.tw/news/index.php?mode=data&id=1151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莊坤良筆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